据专家研究,纸钱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即冥币,死人在阴间花的钱。纸钱需要在钱纸上打上孔,模仿人间钱币的模样。随着后来的发展,纸钱的形式也各种各样,有的不打孔,在上面印上符咒、元宝或观音,有的用现代纸印上天地通用银行,面值几百万元,或几亿元等。
来凤土家族祖先崇拜尤重,对丧事很认真,“丧事每尚歌谣”,还“崇巫鬼,尚淫祀”,动不动就请老师道士做法事,这些场合都需要用到纸钱。
纸钱的主要功能是做冥币用,在办丧事时需要烧大量纸钱,给死去的亲人打点,开路,买通去往阴间的各个关节。年三十前,去亲人的坟上送亮,要烧纸钱,也就是送过年钱。清明时,去挂清,要烧纸钱,道理是一样。
楠竹
制作钱纸的原料楠竹,就是上图那种竹子,来凤漫山遍野都是。楠竹除了用来造钱纸,还可编制各种篾器,背篓、筛篮、竹席啥的,也可以吃竹笋。竹林中用石板盖住的,可能有人不认识。
楠 竹一般在腊月或正二月间砍,选一年生的老竹。楠竹砍回来后,需要花成竹块块,捆成捆,方能进入下道工序。
展开全文
石灰水浸泡池
将成捆的竹块块放入石灰水池中浸泡三个月,泡软。图上所示为一现代化的浸泡池,水泥池子。过去就是挖一个泥巴池,撒上石灰。
粉碎机
将泡软的竹块丢入粉碎机中,打成粉状糊状。粉碎机也是现代化设备,用电。过去用锤子人工捣锤,或用槌舂,相当费劲。
纤维浸泡池
将打成粉状或糊状的竹子放入纤维浸泡池中继续浸泡,时间大概四十天,将竹泡成竹纤维。池子上有一个搅拌电机,过去原始的方法是用一根棍子搅拌。
这次浸泡时要加入一种特制的药水,成份大概是醋类,各家不一样。
制作
制作钱纸时,开动搅拌机,池子里就会悬浮满竹纤维。再用一种专用的耙子(竹罕)往池子里一捞,竹罕上就会沾上竹纤维,水会过滤掉。然后把竹纤维铺到桌面上,捞一下铺一层,一层层叠放。叠到近一米高时,用木板将水挤压出来。那天没拍到那个竹罕子。
晾晒
将挤压过水份的粗成品进行晾晒,晾干后即为成品钱纸,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,用钱纸换回真钱。
高洞河流域
旧司高洞河流域有造钱纸的传统,过去沿岸竹子很多,取水方便,上面的作坊就是在高洞河边拍的。现百福司安抚司高洞村一带,也有不少钱纸作坊。
来源:散毛土司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